|
为什么修行人需要持戒?看完道教制定戒条的标准,才恍然大悟......《海空智藏经》开示了“十转”的修行方法。“十转”修行方法包括外在的,诵读、持诫等方式,和内在的,定心、存思、炼神等方法。我们首先来看外在的修行方法所能获得的福报。 诵读在修道的过程中,地位特殊,“常修妙道,三洞之说莫不习诵”。读诵的过程旨在体味道义,是悟道的一种方法。若有人诵持经典,能所得功德,能度千万劫。通过读诵道经能够明了世间的因缘,远离尘俗的烦恼。在读的基础进行诵的功夫,学道者能够使所悟之道得以长久的记忆。 如何进行读诵?天尊云,“使诸众生精思勤念,读诵《一乘海空宝藏》一字一句、一行一偈,专心存念。”在读诵的过程中,学道者需要集中注意力,专心致志,读诵经典之余还应多思考其中妙义。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进行。因此,读诵在整个修行悟道过程中是需要坚持的一件事。 持戒指的是受持戒条。戒条所约束的是人的情感和欲望,是对人修道过程中的告诫。人若体道、得道,必须守持相应的戒律,听从大道对众生的警示。故而,道经中常言,“能持戒者,得无量无边福利;若不持戒者,即受无量无边业报”。《海空智藏经》中非常重视持戒的修行,认为只有持戒才能净心定慧。 首先,就戒条的内容而言,大致可分为五种:一者道戒,二者圣戒,三者真戒,四者仙戒,五者众生戒。这五种戒虽是以道士、圣人、真人等五种群体进行每个命名,但并非是每一群体的特定戒条,而是根据思想境界而进行划分的。每一种戒条下都有相应的,更为细致的戒条。五类戒条统称为清净妙戒,皆指向安住长乐。 其次,就持戒的修行方式而言,持戒重点在于对学道者内心的把控。
因戒条多是根据众生的情欲而设定,故而在持戒的过程中,修炼人需要端正身心,人的身心就其根源乃是指六根。六根是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而眼爱着色,耳爱着声,舌爱着甘,鼻爱着香,身爱着细滑。耳贪善声,各随人心,生种种想。假使恒得,则乱心虑,唯知贪爱,忘去善本。视此六根为情欲的根源,所以持戒要求修行人端正身心,善持六根。 此外,在持戒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心、专心和持有平等心。学道之人不仅要坚持自己遵守戒律,也能够把持戒思想传播给其他人,坚持平等心,坚持人人皆有道性的观念。
因为修行人常行正见,坚持人人皆有道性,在众生里行持平等心,所以常常能够提出正确的见解,能够善见惠施,自利利他。 最后,就持戒的修行成果而言,“十转”的修行与持戒密不可分。学道者受持十善戒即能清净自心,得净心转,通往长乐世界。(来源龙虎山道教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