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道教正一天师符咒详解! 讲到道教正一天师派,最神奇的就是符咒灵符了,所以首先要讲符咒。 “正一”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驱邪、以一统万。《崆峒问答》曰::何谓正一?正者不邪,一者不杂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,故曰正一。
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,又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到龙虎山,至此道教也开始向中国的东南地区发展。天师道,是张道陵,张衡,张鲁,祖孙三代所立。至今道教所以不衰者,良以有天师也。 因为符咒法术,属于“神秘”的道教正一天师文化之一,也是最容易跟所谓的“迷信”搭上关系的学说。通过了解符咒甚至修习符咒,就可知其并非“迷信”的同时,也可以了解到其形成背后的客观原因,以及其与风水、社会等方面的关系。 书写符咒必以诚心诚意出之,方能应验,若心念紊乱肢体不洁者为之,虽符咒已得真传,必无灵异,盖鬼神弃之矣。 故书写符咒有七戒。一戒心念不正,二戒手口污秽,三戒用品不洁,四戒口不应心,五戒方向不正,六戒吃荤饮酒,七戒复笔改笔。 凡此七戒,若能确遵不犯,鬼神鉴其诚意,又奉上敕,必闻召即行,应念而至,否则非但符咒不灵或且上迁神怒,降以厥凶也。 符咒法术,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通过文字来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;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有公信力、各方能量均可以承认的一种文书。 用高能物理学及磁场学的角度看:恰当的咒语是连接显现意识与深层意识之间的密匙,两者接通后,本能短暂觉醒,成为发挥咒语能量的土壤。当符咒出现的一刻,口中咒语,手中画符、心中关窍产生共振,引发命主的潜能,并使其与高磁场进行互联或疏通,更为其重建信心,以此慰藉且激发命主自身的能动性。这个时候符咒的作用就体现的淋漓尽致。 这句话可能解释不尽符咒的精髓。 但是,在侧面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,那就是当今社会人们一旦在医院查出大病,医生均会强调要保持好心态,对抗病魔。难道保持好心态直接能治病?当然不是,但是保持好的心态,又绝对可以让人体分泌抗体,增强免疫系统,激活免疫球蛋白,从而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。 也是因此,当我们靠近符咒的时候,会发现其正面的作用,立意甚善,可谓古人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案;只是让其起到负面作用的,恰恰是一些一知半解的江湖术士,动辄假籍神占之名,仅凭几张无用符令,信口雌黄,诈财骗色,害人害己,破坏优良民俗,有辱先辈之威望,更是天道不所容。 在古代,符咒的创立、成熟、使用过程中,物质文明远没有今日之发达,符咒的存在将高道的心愿、能量及调动灵符的能量输送与求符者的同时,更是给予其强大的心理慰藉。 自古以来,各朝各代均会加以利用,以便不时之需。在唐代:当时的太医署便分设了四科。一曰医师、二曰针师、三曰按摩师、四曰咒禁师。元明时代:其太医院则将医学分为十三科。最后一科便是祝由科(即符咒的前身)。 时至今日,1995年出版的《中华道教大辞典》中,已将‘符箓、法术及占验术数’列入其中。可知:道家之符咒及内丹之术,是深有道理在其中的。 2013年,由中国政府出版的中国宗教蓝皮书(参见中国宗教蓝皮书《中国宗教报告(2013)》,P54~73页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)明确指出,道教在未来仍将大有可为,要正确认识道教文化价值,道教法术不是巫术、迷信。 史料中,也不乏对道教灵符灵验的种种记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