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传统文化 >>道教祖庭 >> 老祖天师张道陵简介
详细内容

老祖天师张道陵简介

老祖天师张道陵 

老祖天师.jpg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张道陵(34—156),字辅汉,原名张陵,东汉丰县(今江苏徐州丰县)人。中华道教创始人。因其最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,民间故又称张天师。


    名臣之后,张陵降生

      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,当晚的月光之皎洁,比之细腻的羊脂玉仍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当时的人们,上至统治者,下至普通黎民,都认为是有祥瑞降世,但是找了许久却也不见这祥瑞的踪迹,而直至百年后,后人才逐渐知道那祥瑞指的是什么。就在那不同寻常的上元节,江苏丰县阿房村的张家,诞生了一个男婴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张道陵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孙,汉光武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丰县阿房村。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,好神仙之术”

       要知道,自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以来,所有的世家门阀,无不以孔孟之道作为家族兴盛不衰之基石。而偏偏,这丰县张家,自先祖张良以来便是追寻黄老之道而孜孜不倦。
          但是,家族的第七代传承人张大顺虽然自幼专研黄老之道,但是一直到了而立之年仍旧不得其要领,所以对这个新出世的儿子给予了浓厚期望,为其取名为张陵,希望他可以传承先祖遗志,驾黄鹤飞升为仙。而这个孩子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,成功开辟了传承千年的天师道,被后人尊称为“张天师”——“张道陵”。

          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,七岁便读通《道德经》。为太学书生时,博通《五经》,天文地理、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,从其学者千余人。但常叹息所读之书无法解决生死问题,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。


          张道陵26岁时曾官拜江州(今重庆)令,但不久就辞官隐居到洛阳北邙山(今河南洛阳北)中,精思学道。汉章帝、汉和帝先后征召其为太傅、冀县侯等职,均辞。


        之后张道陵开始云游名山大川、访道求仙。先是南游淮河,居桐柏太平山,后与弟子王长、赵升一起渡江南下到了江西贵溪县云锦山。云锦山山清水秀,景色清幽,为古仙人栖息之所,张道陵就在山上结庐而居,并筑坛炼丹。传说三年后神丹成,龙虎出现,故此山又称龙虎山。时年张道陵60岁,听闻蜀中民风纯厚,易可教化,便移居蜀地(今四川)鹤鸣山。


       汉顺帝时期,与龙虎山修道数十年的张道陵,突然有一天从打坐中醒来,并声称他得到了太上老君亲传,命他为万民扫除妖魔,还太平于世间。就这样,已经100余岁的张道陵创建了“五斗米道教”又称为“天师道”,尊老子为道教祖先。张道陵开始在龙虎山为除魔卫道,广招门徒。天师道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起了24个教区,规模之庞大,史无前例。

          相传汉顺帝汉安元年(142)正月十五日,太上老君降临蜀地,传授张道陵“正一盟威之道”,嘱其扫除妖魔,救护生民。张道陵就此创立了道教,尊老子为教祖,以“道”为最高信仰。永寿二年(156)升仙而去,时年123岁。

          唐玄宗天宝七年(748年),因老子之故册赠张道陵为“太师”。禧宗中和四年(884年),封为“三天扶教大法师”。

          宋徽宗大观二年(1108年),册赠“正一靖应真君”,理宗加封“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,正一靖应显佑真君”。元成宗加封“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”。明崇祯皇帝加赠“六合无穷高明上帝”。正一派称祖天师、泰玄上相、大圣降魔护道天尊。
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在线客服
- 道长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技术支持: 风科网 | 管理登录
0
×

购物车

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
金额总计:¥23立即结算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