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传统文化 >>道教文摘 >> 古代道教对瘟疫产生原因的认知
详细内容

古代道教对瘟疫产生原因的认知

古代道教对瘟疫产生原因的认知

瘟疫从字面上分为“瘟”和“疫”。《说文解字》中就有对“疫”的记载:“疫,民皆疾也”。《集韵》中解释“瘟”便是“疫”。

由此可见,瘟和疫在古代就是代表在民间流传的疾病,也就是所谓的传染病,通常还具有发病快、传染性强、危害大等特点,譬如鼠疫、天花、霍乱、SARS,以及目前全球爆发的冠状病毒肺炎。

古代道教对瘟疫产生根源的认知上主要有以下几点:

善恶有报天人感应

《太平经》中提到:“天地病也,故使人亦病之,人物病也,即天无病也……故使人病也,乃乐觉之也;乐不觉,故死无数……夫人有病,皆愿速较为善,天地之病,亦愿速较为善矣。”

这种天人对应关系强调人体的健康和疾病,认为积善可以修复人身疾病的根本——天地之病。而人所行功德和罪孽都会被神明记录,到了一定时候,神明便根据其善恶,予以赏罚。对于为善者,就会为其赐福、增寿;反之,对于作恶人,就会使其降福、减寿。

道教认为瘟疫的产生也是因为人们作了恶业而招致的惩罚。《正统道藏·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》中说:“人禀性,而祸福自来。故庆源乃袭于积善之家,而殃咎必几于作恶之者。积善者有余庆,则可保于安宁;积恶者必有余殃,则难逃于谴责。”

阴阳失调

道教同样认为:昼夜轮替、寒来暑往、周流不息、循环不止,都是天地阴阳正常运转所致,反映了大自然中的宇宙秩序。

《太平经》中认为:“生,阳也;卒,阴也。事阴不得过阳。阳,君道也。阴,臣道也。事臣不得过于君。事阴过阳,即致阴阳气逆而生灾。事小过大,即致政逆而祸大。阴气胜阳,下欺上,鬼神邪物大兴,而昼行人道,疾疫不绝,而阳气不通。”

也就是阴气不能超过阳气,否则就会招致祸患,正道会逆转而产生大祸,人道则感染疾病而不断绝,可见天地阴阳失调所导致的灾祸是极其严重的。

瘟神作祟

《正统道藏·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·卷十三·斩瘟断疫品》详细记载了五瘟鬼的名字及作用:“东方青瘟鬼,刘元达,木之精,领万鬼行恶风之病。南方赤瘟鬼,张元伯,火之精,领万鬼行热毒之病。西方白瘟鬼,赵公明,金之精,领万鬼行注之病。北方黑瘟鬼,钟士季,水之精,领万鬼行恶毒之病。中央黄瘟鬼,史文业,土之精,领万鬼行恶疮疽肿。”这部道教经典中便认为瘟疫正是由这“五瘟鬼”作祟而引发的,且不同的瘟鬼在施法时,所产生的瘟疫也是不同的。

那么,瘟神、瘟鬼为什么要行瘟呢?道教认为,这正是由于众生所造恶业而感召的。

以上,就是古代道教对于瘟疫形成原因的几种思考,其中有和当代科学知识相悖的观点,也有符合当今人类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若干思路,如道法自然,和谐共处等等。

如今,国内疫情逐渐受到有效控制,但境外疫情仍不容乐观,这场无烟的战争让我们懂得了对生命的敬畏,也知道了万众一心的力量。

待到春暖花开,我们再相约。

在线客服
- 道长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技术支持: 风科网 | 管理登录
0
×

购物车

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
金额总计:¥23立即结算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