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网上上拜太岁”,和亲自来道观拜太岁有差别吗?网上拜太岁”,和亲自来道观拜太岁有差吗? 每年此刻,随着春节的脚步来临,拜太岁逐渐成为沪上百姓常常提起的一个热门词汇,俗语里说“太岁当头坐,无福便有祸”,更是让众多信众们如坐针毡,想要马上来拜拜太岁老爷。 现在网络时代,信息通畅,加之现在疫情各地点状发生,但还处于疫情期间,只能选择“线上拜太岁”,也就是本人可以不用来道观参加,由道长们全程代办。 按照最新疫情防控要求,原定来道观线下拜太岁仪式全部取消,统一转移到线上进行,由道长在庙内代为祈福。 但还有一些小伙伴很纠结,时常询问:以前我们都是自己来的呀,现在线上拜太岁和我们从前自己来道观参加法会一样吗? 毫无疑问,答案是肯定的。 “网上拜太岁”仅仅是指报名方式由线下变成线上而已,其他均无过多变化,而且给信众带来的好处却不少,例如往年拜太岁时,请文疏和金箔时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,耗时又费力,小伙伴们折金箔时又常常因为不熟练,摆的满地还累得腰酸背痛… 但通过线上拜太岁,这些均由道长或庙内工作人员代为操办,并视信众自己恭请法物的数量种类发出快递,直抵府上,省却了很多麻烦。 这些是有形可见的便利,在无形方面的法会科仪中,道长们更是兢兢业业,不敢丝毫马虎,以奉天宣教,明修真之志,度凡世之众生。 ![]() 除了道长们如法如仪、态度认真外,“网上拜太岁”和亲自来庙拜太岁没有差别的另一个主要原因,就是法会中的上表。 “上表”,也称为“进表”、“打表”等,那个四四方方的纸筒叫做表筒,里面写满字的纸就是道教疏文,又称文疏。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“上表”就是道长们凭内修外炼等将信众所祈求之事禀告给上天,而表筒就仿佛是公文袋,那张文疏也就是公文。 在道教中,“上表”所用文疏的要求和禁忌很多,不同事由、不同宫阙、不同神灵写法都不一样,主要分表文、疏文、符文、官文等格式,通常都在道教科仪中随金箔焚化呈给神明,以示恭敬。 据传,“上表”最早起源于东汉正一盟威道时期,但目前上表科仪大致从明代沿袭下来,有悠久的传承历史,道乐优美,罡步精湛,节奏跌宕起伏,因此,除却道教信仰层面还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。 说到这里,聪明的小伙伴一定想到了,只要我们在线上拜太岁时候登记好自己的信息,那么道长们在上表时就会记录下相应信息,进而直达天听,发挥启奏神明护佑的作用。 再简单描述下,便是参加网上上拜太岁正确录入信息后就好像在合同上已经签好字,那么即使签合同那天(法会当天)本人不到场也一样生效。 不方便参加拜太岁法会的善信,可以请太岁符可以保一年的平安好运,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太岁神是道教值年神,阴阳和、化以正,一些太岁符阴阳不分,一些太岁符上写着佛教用语“唵佛敕令”、化太岁锦囊里面放着化太岁平安佛牌等佛教用品用语,这些都不太正规,效果另当别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