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道教“符水”可以治病?看完你就知道是什么原理了!
道教用符水治病的历史,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,历史上关于用符水治病的记载也有很多。
符水治病,这在当下人看来,是一件滑稽可笑的封建迷信行为。但在中华文明有记载的医疗史中,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符水治病的历史: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
“中平元年正月内,疫气流行,张角散施符水,为人治病,自称“大贤良师”。”靠着符水治病,黄巾军聚众百万,想来这种治病的方式,要是全然无效,那肯定不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力,也不会真正存在如此长的时间。
史书《三国志》云:“张鲁在汉中行五斗米道,以符水治病,致米一斗,疾苦立愈,奉者甚众。”
据《汉天师世家》载,北宋徽宗时,天下瘟疫流行。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“书符投大瓮贮水以饮疫者,皆愈。”南宋时,王子魏王镇守明州时有疾,第三十三代天师张景渊“咒水饮而愈。”
再如在明太祖时期,为了驱散瘟疫,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书巨符、焚之入井,引得百姓争相汲水,病情得以控制。朱元璋为褒奖天师,特在井上建亭,号曰“太乙泉”。
三洞道士朱法满在《要修科仪戒律钞》中有“玉君绝谷符”,服法也是以满日丹书纸,烧,以神水北向再拜,诵咒语,再三叩齿,三啄齿,乃以服符并饮水。
诸如此例,不可胜数,这里不再赘述,由于兴趣的道友可以自行查阅了解。

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疑问:道教符咒真的这么神奇吗,画符的原理是什么?其治病的原理又是什么?
请继续跟小道一起阅读下文,看完你就明白了。
画符的原理
祖师云:符者,信也。书符者“以道之精黑,布之简墨,会物之精黑,可以却邪伪、辅正真,召会群灵,制御生死,保持劫运,安镇五方。”
虚靖天师曰:符箓之核心乃天人感应。以人体一己之炁与天地之炁相互感应。画符时,需控制一己之炁,把握天地之枢机,招神出吏。据此画符,才能产生威力与灵验。(《虚靖天师与宋徽宗论画符》)

此外,画符除了需要笔墨外,还需要用到的黄宣纸、朱砂和净水等工具也各有讲究。
黄宣纸是黄色,五行属土,土在五行居中央,有统御四方之意。符者,乃天帝之律令,用黄色以示尊贵与灵验。
朱砂,是天地纯阳之气所结,能辟阴邪;此外,朱砂色赤,可以入心经,安魂神。再加上画符时所念咒语,使得其具有考召鬼神,祈福禳灾的巨大威力。
关于净水,唐著名法师司马承祯认为:“水者元气之津,潜阳之润也。有形之类,莫不资焉。故水为气母,水洁则气清。
司马承祯祖师认为水是气之津液,为有形之气精。它潜含阳气而润泽万物,所以一切有形之物,没有不依赖于水的。

符水治病背后的原理
这里从符水的主要成分先做一个大致的分析,符水的主要构成是符箓+水,其中符箓的主要构成是:朱砂、墨汁。

朱砂又称辰砂、丹砂、赤丹、汞沙,是硫化汞(化学品名称:HgS)的天然矿石,大红色,有金刚光泽至金属光泽,属三方晶系。朱砂主要成份为硫化汞,但常夹杂雄黄、磷灰石、沥青质等。
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朱砂的功用:治惊痫,解胎毒痘毒,驱邪疟,能发汗。镇心定惊。辟邪清肝。明目祛风。止渴解毒。
墨汁的主要原料是炭黑、松烟、清水等。
根据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,炭黑可以治疗以下病症:
误吞金、银、铜、铁入腹。用炭烧红,趁热捶成细末,煎汤喝下。如无效,便刮取炭末三钱,井水调服,无效再吃,终能把误吞之物排出。
白癞头疮。用木炭烧红,投入开水中,温洗有效。
据《百一选方》中记载:以好松烟墨汁调服,可治吐血不止、年久牙痛、胃痛。
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把水列为药物之首:好水为百药之王。水的足量摄入,能从根本上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。
众所周知,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水,水约占人体的70%。而科学实验证明,经过修炼者发过功的水对人体有神奇的功效!
通过多次对比实验发现:由修炼者发过功的信息水,在导电率上有明显变化、抑菌率较高,是环保、安全的,对人体有很大功效。
而道教符咒,是天地万物灵气所化,因此是正面积极的能量磁场。
且绘制一道灵符,需要经过道教法师掐诀念咒、采气布气、书讳注灵等一系列步骤,这期间使用了经修炼而产生的内在功力(内炼),给水“注入”了如气功中讲的真气,水带着符中的这些信息和能量场,符水自然就会有驱邪治病的神效。
正如《清微阴阳符篆》中所介绍的:“此水非凡水,一点在砚中,云雨须叟至。病者吞之百病消除,邪鬼粉碎。”
虽说用符法治病不能包治百病,但对一些病症确实积极效果。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、缺医少药的那些年代,道士们用符水为民众解决疾患,在济世度人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。